□ 本报记者 陈晓婉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山东依海而立,因海而兴,过去五年,山东海洋经济总量全国第二。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亮点”作出部署,进一步明确海洋经济发展路径。
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报告提出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让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技术科学学部主任郑轶委员眼前一亮。“海洋科技成果及其转化是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建立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牵头建设了山东省海洋监测设备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大力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方式转化相关成果60余项,实现10多种海洋仪器设备的国产化。”郑轶说。
如何让科研成果更好助力产业发展?郑轶建议,统筹省内海洋科技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大力培养复合型海洋人才,持续完善涉海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依靠复合型人才从根本上破解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难题。
海工装备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代表着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方向。经过多年发展,荣成已经成为全国船舶修造及海工装备等行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涌现出黄海造船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油气开发、新能源等高端海工装备,加快发展高技术船舶,更坚定了我们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信心。”荣成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跃文代表说,下一步,将以全面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荣成在海洋、港口、核电新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优势,打造更多海洋经济发展新亮点。
去年9月1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培养的首批大黄鱼起鱼上市,向世界提供了深远海养殖的“中国方案”。“报告提到‘国信1号、蓝鲸2号、雪蜡车等填补国内空白’,让我们倍感自豪!”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船体制作工程二部大组作业区副作业长周胜利代表介绍,近年来,青岛北海造船主建船型大型散货船保持世界领先的占有率,2022开工建造的5500箱集装箱船,在联通世界各地贸易往来中发挥重要作用。周胜利建议,建立起覆盖面更广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高技术人才加入海工装备、船舶制造行业。
报告提出,打造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建成青岛港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三期、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二期,大力拓展港口海外航线。加快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对此,日照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滕厚军代表表示:“港口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对进一步打造海陆联动、双向开放接口和航运枢纽,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日照港着眼打造世界一流海洋强港,加快港口和集疏路网体系建设,去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7亿吨,矿石、煤炭、大豆、木材等货种吞吐量居全国首位。滕厚军表示,下一步将实施港口扩能、港城融合发展工程,加快打造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力争今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8亿吨、集装箱600万标箱,加快打造“四纵四横三连”的高速公路网和“十三纵九横”的市域干线网,推动港区、园区、城区深度融合。
海
洋
学
院
官
方
微
信
pg电子网站的版权所有: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地址:中国青岛苗岭路37号
电话:0532-58628520
icp备案号:鲁icp备2020037682号